第22章 九月初一-《温水煮三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此时,董卓阵营,李儒站起双手一拱:

    “相国歇怒。事既未定,不可妄杀。”

    董卓忿忿收剑。

    袁绍嘿嘿冷笑一声,手提宝剑,辞别百官而出。

    张抗自然知道,袁绍这一去,既悬印东门,回冀州去了。

    自此山高皇帝远,倒是快活。

    董卓瞅着太傅袁隗道:“汝侄无礼,某是看汝之面,姑且恕之。某再问,废立之事若何?”

    “太尉所见是也。”袁隗无奈,随口就答。

    董卓非心慈之徒,既放了袁绍,自己不再表态也罢。

    “如敢再有阻大议者,以军法从事!”

    董卓大喜,洋洋瞅着诸位公卿。

    群臣震恐,居然皆不约而同望向张抗这方......

    眼下要说京城还有一点实力的、非巨商之子张抗张中郎莫属。

    且不谈此人走了什么狗屎运,单就他得太后爱护才有今日,理应出来说句话。

    董卓顿感疑惑,也顺着群臣目光一瞧,原来大家注目的、却是张中郎。

    “张中郎,你可是有意见?”

    董卓遥指张抗,其阴沉沉的语气,让张抗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自己是躺着也中枪。

    群臣居然心意一至要摆他上台......

    “哈!相国,下官是有点想法。”

    张抗不得不长身而起。

    “且说,某听着。”董卓与李儒交换一下眼神。

    京中力量,他们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眼下就张抗一部,区区万人之军,他倒是无所谓。就怕夜长梦多,让太后继续为此人加码。

    可以说,此人妥妥就是太后一系,不可不防。

    “有人,才有天下。所谓天下,既天下人的天下。有天下人,才有我汉家社稷,才需要诸公卿去治理。既然相国认为陈留王仁智,更适合治理天下。那也无不妥矣!都是汉家后裔,谁为帝又如何。只要能治理这天下,让我汉家社稷长存,某没意见。”

    张抗洋洋一通似是似非之言,说得大厅一众公卿眼睛一眨一眨的。

    那么、张中郎到底想说什么呢?

    “哦?没意见就好?”

    董卓犹犹豫豫“哦”了一声,复又瞅瞅李儒,转身返回首座。

    “无耻小人!”

    众臣正疑惑间,又一人跳出来,手指张抗。

    原来是黄门侍郎荀攸。
    第(1/3)页